|  返回首页

 

关于《内江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对市人民政府<关于内江城区义务教育校舍建设情况的报告>的审议意见》处理情况的报告
发布时间: 2015-08-06 【字体: 来源:市教育局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2014年8月26日,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内江城区义务教育校舍建设情况的报告》,提出了审议意见。收到审议意见后,市政府高度重视,认真研究,现将审议意见处理情况报告如下:

  一、提高认识,规划优先。为落实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城镇义务教育学校建设的通知》(内府办函[2014]105号),进一步强化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将城镇义务教育学校建设作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一是坚持教育规划优先。将义务教育校舍建设优先纳入“十三五”规划和城市建设发展总体规划。在编制《“十三五”规划》时,结合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同步编制各类教育项目五年规划,建立健全全市义务教育项目储备库。二是强化规划执行监督。落实各级政府向同级人大政协报告通报工作制度,多渠道公开规划学校建设用地情况,严禁随意变更已规划用地,全面落实校舍建设与城市小区发展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要求,主动接受法律和民主监督。从2015年开始,将小区教育设施的配套建设要求,作为规划和建设审批的前置条件。三是落实重点项目规划。根据内江城区建设总体规划,完善中心城区基础教育布局专项规划,分步推进内江桐梓坝小学迁建和内江六中高新校区、内江二中实验学校新建以及内江一小临江校区新建、东兴区五星小学重建、内江十三小改扩建、东兴区高桥小学改扩建等重点规划项目。

  二、科学布局,审批优先。根据内江城区建设和人口分布实际,科学布局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在审批、建设等方面优先保障。一是优化城区学校布局。按照住建部《城市居住区设计规范》规定的义务教育学校服务半径,统筹布局新城区义务教育学校校点。按照人口分布情况,通过分离部分办学职能、举办分校、整体迁建等方式,调整优化旧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布局结构。二是统筹推进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按照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要求,统筹制定周详的义务教育学校建设年度计划,力争每年统筹新建、改建或扩建2至3所城区城郊和10所县镇学校,纳入对各县区政府目标考核。三是加快教育项目审批。加快教育强市建设步伐,开通教育项目审批“绿色通道”,落实“一站式”审批和限时办结制度。对建设资金不足、时间紧迫的项目,采取程序不减、周期缩短的原则优先办理。严格执行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和项目基本建设程序,分梯度加大项目推进力度。

  三、加快推进,投入优先。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将义务教育校舍建设作为财政支出的重点,落实教育财政投入政策,加快推进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建设。一是落实建设主体责任。明确县区政府是义务教育学校建设的责任主体、工作主体和实施主体。坚持“政府统筹,部门协调,各司其职,整体推进”的原则,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建设。建立完善中小学大班额问题指标监测体系,对因工作不力、造成大班额问题不能及时解决的,按照法律法规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二是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内江六中高新校区已完成规划选址,桐梓坝小学迁建项目已完成主体工程,东兴区五星小学重建工程已进入招投标阶段,东兴区高桥小学已完成规划设计,内江十小二期扩建项目已开工建设,内江一中扩建项目正全力推进拆迁赔偿,内江一小临江校区新建、东兴区阳光小学扩建、西林中学改建、内江经开区实验小学新建等工程项目建设正有序推进。三是落实教育投入政策。加大各级财政教育投入,用足用好税费改革转移支付、教育费附加、土地收益教育金等地方教育经费。重点围绕内江城区义务教育校舍建设项目,大力争取中央和省级预算内资金和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西部初中工程、食堂改造等项目资金,今年城区义务教育校舍建设累计投入约0.8亿元。建立完善城镇义务教育学校建设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对义务教育学校校舍建设工程项目涉及的建设规费在政策范围内能免则免,能减则减。

  四、整合资源,均衡发展。科学整合城区及其周边闲置校舍,引进优秀学校,缩小义务教育学校间办学条件差距,缓解优质学校入学压力,着力化解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问题。一是整合优化义务教育资源。积极探索集团化办学模式。今年,市中区乐贤中心校与内江实验小学、交通中心校与内江十小已实行合作办学,内江三初中已整体并入翔龙中学,东兴初级中学已借用内江一职中教学场地,整体提升了学校办学质量,有效化解了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二是着力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全力抓好教育招商引资,出台办学引资优惠政策,不断壮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今年,市中区已成功引进天立国际学校,校区已在城南新区开工建设,预计明年秋季正式招生。下一步,将继续加大力度与省内外知名高校开展教育合作交流,积极引进知名高校在内江举办基础教育。三是深化义务教育改革。今年11月,市政府出台了均衡配置义务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专项改革方案,从条件改善、师资配置、招生入学等方面综合施策,力争2017年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2018年基本化解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开展义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改革,全力将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办出特色,促进生源合理流动。